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1年8月,为国家科技部火炬计划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基地、中国最佳汽车产业示范开发区、全国十大科技创新开发区,2012年12月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按照省政府批准的“一区三园”管理模式,下设十堰经济工业园、东城工业园和西城工业园3个园区。开发区规划开发面积37平方公里,拥有规模以上企业200家余家,“双亿”企业46家,年工业产值达600亿元以上。
图1 工业区远眺
地理交通
开发区地处车城十堰腹地,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配套服务功能齐全,生产生活环境优美。襄渝铁路横贯东西,银福高速、十天高速穿市而过,209和316国道在此交汇,十堰至武汉动车组连接全国,汉江黄金水道运输通江达海。随着武当山机场建设,将形成空、地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
图2 地理交通 图3 开发区主干道
产业特色
十堰经济开发区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走特色化、差异化和专业化发展之路,依托十堰市雄厚的汽车产业基础,坚持“抓整车带零部件、以零部件促整车”的发展思路,突出发展汽车主导产业,形成了整车、总成及关键零部件、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等“四大产业集群”,汽车产业集群效应已经凸显。
同时,开发区借助国家级创业中心、大学生创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十堰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基地、国家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集群等平台,依托骨干企业,瞄准国内外市场,加大招大引强、招才引智力度,精心培育汽车总成、关键零部件等汽配产业上下游配套项目,构建了完善的上、中、下游产业链。
图3 十堰汽配城俯拍 图4 东风小康园区
目前十堰经济开发区拥有特种车、改装车、各型客车及微型车等汽车主机制造企业20余家,年生产能力达80万辆;拥有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近300家,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100余家;东风客车底盘、东风小康、东风特汽、湖北力神、华夏宏业、东风液压动力、湖北天运汽车、东风三立车灯、十堰福曼德、东风采埃孚、湖北荣泽科工贸、万联达公司、世纪中远集团及十堰先锋模具等知名企业相继入驻园区;拥有年交易额达200亿元以上,全国唯一注册冠名"中国"、全国面积最大、销售额最高的汽车配件交易市场——中国(十堰)汽配城。
图5东风特汽全景
经济发展
近年来,开发区紧紧围绕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要求,全力打造汽车产业聚集区、工业园区密集区、土地集约示范区、招商引资汇集区、会展经济辐射区和企业创新孵化区,“一区三园”经济发展呈现速度加快、效益提高、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
2013年,开发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39亿元,同比增长22%;高新技术产值298亿元,同比增长22%;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08亿元,同比增长79%。
图6 现代化生产线
2014年以来,开发区有13家企业通过一、二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专家评审,申报各级科技项目135项,申报项目资金5860万元,其中国家创新基金项目38项、申报项目资金2340万元,湖北省科技项目58项、申报项目资金2900万元,市级科技计划项目39项、申报项目资金620万元。该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27家,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的25%。开发区开展外贸进出口业务的企业有56家,比一季度新增14家。2014年1-9月,开发区完成外贸出口总额7678.9万美元,完成年度外贸出口目标的97%,同比增长53%。根据开发区外贸出口企业信息反馈,该区本年度外贸出口有望突破亿元大关。
目前,开发区新建续建的重点项目达100个,总投资164.17亿元,其中投资过亿元项目46个。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将达475亿元,年可实现税收20.17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0000余个,将进一步增强开发区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优势资源向产业链核心环节、价值链高端环节集聚。
发展规划
“十二五”期间,开发区将大力实施“2123工程”,即到2015年,全区整车产量达到200万辆、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技工贸总收入200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30亿元,建设成为鄂渝陕豫西省交汇地区投资环境的示范区、资金技术密集区、汽车产业重要基地和现代信息物流港。
图7 发展规划效果鸟瞰图
于此同时,开发区将积极引导并支持企业走科技创新和差异化发展之路,建设好十堰中关村科技成果产业孵化基地和国家级大学生创业基地等,努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平台,打造云计算和汽车汽配交易信息平台,建设秦巴云谷和中国商用车零部件交易所两大市场信息服务平台。
历经风雨见彩虹,更磨利剑向未来。向着集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复合型新城目标,十堰经济开发区正在加速前行。